刘江永
(《人民日报》,2016年05月04日)
日本政府自知找不到1895年这一“关键日期”之前日本或琉球国拥有钓鱼岛的任何法理与事实根据。于是,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只好通过国际法学者对已被歪曲的事实和文献进行片面解释。近年来,日本政府又格外注重利用日本学者、记者、右翼团体等,千方百计搜寻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所有相关地图和文献,以证明所谓中国曾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日本政府网站公布的就是这些调查活动的结果。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以下仅举几例说明。
一、日本外务省称,“1920年5月,当时的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就福建省渔民在尖阁诸岛遇险一事发出的感谢信中,就有‘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的记述”。日方认为,这是中国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的铁证。然而,以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史料为证的做法,显然犯了时空倒错的错误。
这封“感谢状”是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五月二十日,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冯冕颁发给“日本帝国八重山郡石垣村顾玉代氏孙伴君”的,其中提到,“中华民国八年福建省惠安县渔民郭和顺等31人遭风遇难漂泊至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内和洋岛”。于是,日方一些人便认为,这是所谓中国“承认过尖阁列岛是日本领土最有力的证据”。
然而,这封“感谢状”上所写的“尖阁列岛内和洋岛”究竟是哪个岛屿,令人不知所云。因为中日两国都没有把钓鱼岛视为“和洋岛”的先例。即便按日方的说法,也没有“和洋岛”这个岛名。日本曾将中国的钓鱼岛改称“鱼钓岛”“和平山”,但从来没有使用过所谓“和洋岛”。 因此,这封“感谢状”所承载信息的真伪仍值得考证。这里且不论这份史料的真伪如何,人们只要对历史事实稍加分析便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份所谓“感谢状”是根本不足为据的。这是因为,早在1895年日本便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中国的台湾省,并在此前先行窃取了钓鱼岛,而钓鱼岛又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所以,在这期间所谓“感谢状”中的表述,根本不能用来证明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这类所谓“证据”其实都不足为据。
二、日本官方的所谓证据之一是,1958年中国发行的《世界地图集》(1960年进行第二次印刷)中“将尖阁诸岛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直到1972年中方才修改了地图。事实并非如此,日本自欺欺人只会弄巧成拙。
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根本不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出版过多种版本的世界地图集。例如,195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界分国图》中,日本版图不包括琉球群岛,更不用说钓鱼岛。这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对战后日本版图的一种认知。日方提及的中国大陆1958年发行的《世界地图集》在日本版图内出现“尖阁诸岛”,但忽视了该版地图集的扉页上已注明:“中国部分国界根据抗日战争前申报地图绘制”或“中国部分国界根据解放前申报地图绘制”?!渡瓯ā肥巧虾5囊患依酚凭玫谋ㄖ?,曾在1885年9月披露日本有人企图占领台湾东北部岛屿,即钓鱼岛的动向。但是,1941年日军侵占上海后接管了《申报》。因此,当年《申报》出版的日本地图也会援引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岛名和管辖范围划分。1958年出版的该地图集虽然把台湾本岛排除在日本版图之外,但所绘制的日本版图则难免受到抗战胜利前《申报》地图的影响。对此,当时中国的地图绘制者特意在扉页上加以了说明,恰恰反映出了一种有所保留的态度。因此,这些地图显然不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
必须指出的是,日本外务省网站把1958年中国出版的地图与1972年出版的地图放在一处对比,以证明中国由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石油才主张拥有钓鱼岛主权。这纯属捏造。因为早在1956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分国图》中,日本版图部分就没有钓鱼岛或所谓“尖阁诸岛”,这些岛屿被特意画在琉球群岛范围之外。该地图封皮背面注明:“本图上中国国界线系按照我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绘制?!贝悠涑霭娴氖奔淇?,该地图早于上述1958年的地图,足以说明早在1956年以前中国已意识到日本版图或冲绳县内不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方仅以1958年中国发行的地图为依据判断中国政府关于钓鱼岛的立场,根本不成立。
三、最近,日本外务省网站又公布了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总局出版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并谎称该地图集中写有“尖阁群岛”,可以证明中国并不认为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然而,这种强词夺理的片面解释只能适得其反,反而证明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钓鱼岛海域发现石油蕴藏之前,中国便再度把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划入中国台湾省地图。
这幅40多年前处于“秘密”状态的地图,是1965年中国科学院地图研究所编稿、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总局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在该地图集第十八页的“福建省、台湾省”地图上,为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最东端的赤尾屿划入中国台湾省内,特意采取了“破图框”的方式,十分清楚地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标注在中国台湾省版图内。日方企图以该图使用了“尖阁群岛”“鱼钓岛”的岛名为依据,证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但这些受到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地名影响的部分痕迹,不足以改变中国政府将这些岛屿视为中国领土的原则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曾就这幅地图明确指出,为确保福建省、台湾省所辖地区的完整性,该图特意将福建省北部、台湾省南部和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等三处区域超出正常图幅,用“破图框”的形式画入,这十分有力地证明了钓鱼岛是中国的一部分。
其实,战后至1972年,日本绝大多数地图并不包括所谓“尖阁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1879年吞并琉球后,把中国的钓鱼岛按日语语法习惯改称“鱼钓岛”,把黄尾屿改称“久场岛”,把赤尾屿改称“久米赤岛”,后又改称“大正岛”,从1900年起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统称“尖阁诸岛”。但是,其后日本多数地图和文献仍使用中国岛名黄尾屿、赤尾屿。如果按上述日方的逻辑,也只能进一步证明日本早已承认这些岛屿属于中国。
四、日本外务省网站展示出中国外交部1950年收到的相关材料中使用了“尖阁诸岛”,企图以此证明钓鱼岛属于日本。此举反而说明早在1950年中方就出现要求收回钓鱼岛、赤尾屿的主张,只是由于中国当时被排除在旧金山和会之外而未能提出这一主张罢了。
事实是,1950年5月15日,中国外交部收到的这份《对日和约中关于领土部分与主张提纲草案》没有署名。其内容之一是,要求战后对日和约起草时必须研究把包括赤尾屿在内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由于从1895年以后50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本统治者称为“尖阁诸岛”或“尖阁列岛”,因此该草案提及的是被日本窃占后统治下的岛名,而非法律意义上的正式名称。类似情况在《开罗宣言》起草时也曾出现,例如所谓“满洲”,但这根本不可能被用来证明中国承认“满洲国”。
关于战后日本领土划分,该草案中提及的第一方案是:根据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时为换取中方应允而同意把八重山和宫古群岛划归中国,提出研究把这些岛屿划入台湾;第二方案是:根据清朝册封使张学礼等记载,把琉球范围界定为三十六岛(不含钓鱼岛),“尖阁诸岛”(按当时日本概况中的岛名记载,指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离台湾甚近,须研究划入台湾。这些主张与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相关立场基本一致。